稱讚、鼓勵大不同,怎樣才能有自信?

2019-11-28愛的練習曲


親愛的爸爸、媽媽,在美國有一個大學的美術館裡面有一個藝術實驗室,裡面有很多的美術用品讓孩子可以盡情的創作。某天,有一位媽媽,帶著一位三歲的女兒去美術館,這個不到三歲的女孩,很認真的在畫她的水彩畫,當有一位工作人員經過的時候,這個小女孩很得意的拿起她的畫,問問那位工作人員說:「你喜歡我的畫嗎?」這位工作人員毫不遲疑的回答:「問題應該是,『妳』喜歡妳的畫嗎?」這位小女孩突然被這樣反問,安靜了一會兒,然後才開始很興奮的解釋著,她為什麼選用了這些顏色,並說明她的圖畫裡每個角落的細節。這位媽媽一開始在旁邊不太理解,為什麼這位工作人員不能直接給予一個三歲小女孩稱讚的回應,說「喔!很漂亮」之類的。但因為她有學習成長思維的概念,才明白這位工作人員調整了她女兒問題,反倒引導孩子從向外尋求稱讚、尋求肯定,轉向從內在自信的分享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投入與努力,幫助孩子進步,看見自己的能力。

親愛的爸爸.媽媽
許多華人家長都擔心稱讚會讓孩子驕傲,所以就避免稱讚孩子。但無論大人、小孩,每個人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。像剛才提到的小女孩,她藉由詢問他人是否喜歡她的畫,來獲得接納與肯定。不過「稱讚」通常著重於個人的特質、才能與成果,像是「你好聰明、你數學很棒、你好有天分!」,強化了成功的關鍵在於與生俱來的能力,不是透過付出與努力。「稱讚」的長期結果可能會讓孩子變成討好他人、仰賴他人的評價,在得到他人肯定時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,同時也容易落入固定思維的模式,「我成功是因為我聰明 / 我失敗是因為我不聰明」,避免接受挑戰以維護自尊,錯失了體驗與學習的機會。
而藉由「鼓勵」來表達我們看見孩子的貢獻、努力與改進,像是「謝謝你主動來幫忙」、「你的成績反映了你的努力」、「看得出來你很享受做這件事」、「我欣賞你用不同的策略來解決問題」……藉此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與意願,引導孩子重視內在的自我評價,理解自己的感受與想法,體驗和欣賞自己的努力以及改進的成果。儘管沒有得到外來的稱讚,仍然知道自己的貢獻與價值,由內而外的散發自信,面對挫折能有良好復原力,不斷從錯誤中學習。
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對孩子說
親愛的寶貝~你覺得你今天怎麼樣呢?是因為別人對你說了什麼嗎?那你怎麼看自己呢?我們都好希望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和稱讚,但更重要的是,我們要能夠享受我們喜歡做的事,看見自己的努力和付出,從錯誤中不斷學習的勇氣唷!


愛好好聽|愛的練習曲~邀請您一起為愛練習,陪伴孩子譜下幸福成長的旋律。